勇于推陈出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台式活化
作者:颜小朵 2012-02-28 08:02:13 发布 来源:台湾旅游
藏经筒化身USB兼容了知识与时尚,八音杯垫现代材质上重现了古老乐器优美身段,“子曰书包”传达着孔子思想中仁爱与拥抱世界的情怀;“乐、歌、佾、礼、麾”元素设计的“五生书签”用Q版造型为学子打气;孔孟思想潜移默化于“信手拈来”的案头便条纸上;搭配翰墨书法的论语围巾质地轻暖尽显君子仁人之风的高雅温馨……
这些都是台北市孔庙全新推出的孔庙纪念品。往来其间的家长、学子、各地游客流连其中,在选择商品的同时,也重温着脑海中的儒家文化印象。
在台湾,人们使用“活化”一词,常会体现出一种推陈出新的信心与追求。
26日举行的2012年台北孔庙春祭典礼上,明伦中学高一女生杨子函和她的同学们成为现场瞩目的焦点之一,因为这是台北孔庙祭典有史以来首次允许女孩担纲礼生。这是文化传统因应时代变化,对男女平等的一种回应。
杨子函说,将近一个月的排练时间里,没有一个女孩说累,“好像经历了一次心灵SPA!孔夫子前辈给我们上了一课。尊师重道、明德亲民、自强不息……”
而跳着佾舞的孩子们,则用三揖三辞三谦的动作,彰显着“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疆而义”的“九德”。
“这正是我们日常教育的重要目的,传承中华文化是师者的责任。”明伦中学历史教师习沛祺告诉新华社记者,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式,教师都会言传身教,尽量将传统文化正面力量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成长中塑造的人格、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等,在未来将直接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中。”
为了唤起社会大众的儒学兴趣,多元创新传承儒家思想,台北市自2001年起推出“孔庙历史城区观光再生计划”,分别规划办理古礼祭典、儒家风格展演与体验、中华儒道及传统文化研习、孔庙情景剧等多项活动,并增设语音导览系统、儒学文化网站、六艺虚拟空间、4D虚拟剧院等设施设备,以创新行销方式,让孔庙成为传授儒学的社会大学堂。
2011年12月启用的孔庙多媒体六艺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打造孔子学堂,以中日英韩四种语言开展户外教学。
“不入宗庙,焉知宗庙之美”,人们在多媒体互动的庙堂之下,从听觉、视觉、触觉全面体验六艺内涵和儒家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的学习渐成兴趣和习惯。
岛内的中华文化传承保护,儒学文化只是一部分。步调紧凑的台北,在时尚背后蕴藏着人文意识、超前的创意理念,人们在喧闹之后能沉静下来思考和学习。
中华优秀文化对不少台湾民众来说,已融入到血脉里。自清代起萌生的文社、诗社等儒学组织,在“日据时代”依然兴盛,避免了中华文化因日本殖民统治而导致断层。
风靡两岸的周杰伦和方文山,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融入古典文化意象影响无数“80后”;流行至大陆的琼瑶电视剧里男女主角诗词歌赋随手拈来,古龙小说中武侠角色的“仁义礼智信”成为被尊崇的侠义精神……健康的流行文化发挥了作用,积极影响着几代人。
不过,优秀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也会遭遇瓶颈。老一辈喜爱的布袋戏、歌仔戏、南音等,曾一度遭遇没落。为了挽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剧团大胆创新,再造传统。台湾明华园歌仔戏剧团以现代舞台表现手法在传统乡土歌仔戏表演中融入现代舞的肢体动作;汉唐乐府在古南音基础上结合了传统舞蹈梨园戏,享誉海内外;布袋戏人物造型时尚前卫,眼神充满个性,实现重新火爆。
最近在台湾颇受欢迎的电影《阵头》,讲述了一群台湾年轻人如何凭借执着信念、满腔热情和现代创意,复兴了台湾民俗文化电音三太子。记者在影院看到,观影人群中不少是衣着时尚的年轻人,他们在感动的同时,也为文化的震撼力击掌喝彩,对这部本该“小众”电影的追捧和喜爱之情不差于其他大片。
来自大陆的人们会发现,对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是台湾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