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台湾贸易企业与观点

独家对谈 李登辉 吴念真畅谈读书与生死

作者:责任编辑 2011-06-30 08:06:43 发布 来源:去台湾旅游网

李登辉首度向媒体打开他占地惊人的书房和图书室,在同样嗜好阅读的导演吴念真提问下,我们得以一览他毕生阅读的历程和心得、了解他的哲学思考和关心议题,更随着他跟上时代的新知与世势。

 

高龄九十的李登辉,每天仍然孜孜不倦的读书。最近他读的是科学上的难解习题,也想为台湾的能源问题找出对策。李登辉首度向媒体打开他占地惊人的书房和图书室,在同样嗜好阅读的导演吴念真提问下,我们得以一览他毕生阅读的历程和心得、了解他的哲学思考和关心议题,更随着他跟上时代的新知与世势。六月十四日典型的夏日午后,名导演吴念真所主持的这些人那些事网路广播节目,邀请前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以读书为主题进行一场对谈,热爱阅读的李登辉在接到邀访时十分兴奋,他对身边的幕僚说,大多数人都只想找我谈政治,只有吴念真这年轻人要来谈读书,真是罕见。李前台湾地区领导人要求将录音现场改到他平日很少公开的书房,平时居住在台北市士林翠山庄的他,为了准备这场对谈的资料,特地在前一日上午就携带近日经常阅读的书籍到桃园大溪的鸿禧山庄别墅。当日午后,在工作人员抵达时,九十高寿的李前台湾地区领导人已然神采奕奕的到门口亲切握手、招呼每一位到场者。许多人都知道李登辉热爱读书,不过看到他首度对媒体开放的书房与超大书库,仍令人敬佩不已,他收藏的书十分博杂,从哲学、政治、经济到文学的书籍所在多有。而且他之前已将经济类的一万多本藏书捐赠台大经济研究所,成立了李登辉图书馆。李登辉还透露,他在台大就读时曾与何既明(多年的医界好友)等三个台大同学一起开二手书店,地点在中山北路一段,当时 ​​李登辉自己就曾拿出八百多本旧书来卖。读书启蒙在儿时从小就想当读书人李登辉带领大家参观书房与图书室时,吴念真特别感兴趣的是李登辉拥有一千多册日本出版的《岩波文库全集》,以及总数高达一一九册由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的《世界经济学名著翻译集》、《台湾文献丛刊》等,尤其岩波文库出版的书籍涉及文史哲、科学等广泛领域,是李登辉自青少年时期培养阅读兴趣的起源,吴念真感叹说:台湾为何没有人要出这样的文库?李登辉则幽默地回答说:你要鼓励财讯集团多出书啊!以下即为吴念真与李登辉两人,以最流畅的台语对谈 ​​主要内容:吴:我感觉到目前为止的台湾政治人物,真正最认真读书的就是你。你读书的兴趣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李:最早是在学校的时候,因为我老爸做警察,我六年的小学换了四间学校,刚交了朋友就又要搬家了,所以没有朋友只好读书,开始的时候看小说、杂志、《少年俱乐部》那些书。

 


我记得那时有四年是住在三芝,一年大约到台北旅行一次,有一次我跟老爸要四块钱,那时候是很大的一笔钱,我说要去台北买一本《儿童百科全书》,他责怪我怎么这么多钱的事情出发前一晚才说,我以为没机会了,但隔天一早要去搭车前,他就来敲门给我四块钱。这是我真正读书的开始,儿童百科里面的知识非常丰富,我记得那本书有着红色封面、大大本,那本读完喔,厚......好像全世界的事情都知道了,那时我就体会到增加知识是人的愿望,读书会让人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所以要了解世事,知识最重要,但知识毕竟只是科学而已,所以读书要进一步让知识增加到一定程度,接着要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产生智慧出来,才能面对问题,这是我认为读书最大的价值。三本书影响生死观儒教是中国的大问题吴:台湾地区领导人你经历过一个大时代的转变,从日本变成中华台湾时间,从读日文变成要读中文,这个转变当中,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李:小时候的中国书虽然是用台语来读,但不论《论语》、《孟子》我都在妈祖庙读过,那些父慈子孝之类的理论老早就知道,所以没有特别感觉,但是我在高等学校的时候读很多中国历史,尤其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怎样被人家欺负的那一段。我本来想要做历史老师。后来当台湾忽然换成中国社会时,我感觉当时两个社会的人(台湾与中国来的人)思考的东西差很多,我把它叫作文明的差异,所以就发生文明的斗争,像二二八事件。我在日本时代一直读到台北帝国大学,可说受到完整的日本教育,《岩波文库》我大部分都在高等学校时代读的,从希腊亚里士多德到卢梭等等哲学差不多都看过了。我读的很多都是透过日本传来的欧洲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生死问题。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生死的事情。我家里人丁不旺,只有七个人,十六岁的时候阿嬷突然过世,我开始想人为何会死、死了又如何。后来我读到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三本书,就是汤玛斯‧卡莱尔的《衣裳哲学》、仓田百三的《出家及其弟子》、哥德的《浮士德》,这三本书都是在讲人活着的意义,尤其《衣裳哲学》的第二部分让我最受用,书中的教授历经失恋、失去学校地位,到全世界游历、吃苦,但却愈来愈悲哀,进入永远的否定阶段,后来了解到人的一切是怎么回事,就进入永远的肯定阶段,人就能在现世中安身立命。佛教、基督教的升天也都是从否定一切到肯定一切。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