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台湾贸易企业与观点

不再做「台湾最大」 只做「台湾最贵」杨铁精密杨日明 小而美 才是台湾工具机业该走的

作者:责任编辑 2010-12-03 12:12:31 发布 来源:qutaiwan.com.cn

 

杨铁早年在业界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在技术上的先进,其技术实力之强,连工研院成立机械所时,所长也是从杨铁挖角过去的。

只会模仿还想做大厂?

杨铁是台湾第一个上市的工具机公司,但因为一九八○年上市后耗费巨资添购精密设备,且逢第二次石油危机,又遭经销商恶性倒帐,资金周转不灵而下市重整。九三年重整成功重新上市后,老板杨日明却又被南港轮胎董事长林学圃以优势股权逐出杨铁,从此在媒体上消失,这个五十年老公司最后也宣告破产。直到○七年杨日明才又扛出老招牌再次创业,杨铁名号才重现江湖。

在当前机械业淡季来临、跳票潮逐渐接近,大厂皆摩拳擦掌寻找并购机会的当下,杨日明这位昔日台湾工具机业老大却不认同业者藉由财务杠杆、快速扩张的模式。 规模大确实是有它的好处,杨日明表示,大型工具机集团的知名度高,产量大,但承受的市场风险也高很多。事实上,杨铁除了以制造高精度工具机闻名外,也曾尝试大量生产的方式打知名度、抢市占率;九七年杨日明开发出量产机种,制造堪用的一般机种,并以近乎市价五折的破盘价出售,震惊市场。当时订单雪片般飞来,但杨铁却无法即时交货,品质又不如以往,加上杨日明在紧要关头又丧失经营权,最后以失败告终。

要不是当时杨铁是上市公司,我也不会这样做。杨日明解释,上市公司必须持续成长,所以只好降价冲量抢市占率;而且冲量没那么简单,冲量也有冲量的know-how 杨日明举例,光是设计部门,整个设计蓝图就要重来、还要协助协力厂设计新产品、订定新规格,这样的能力并不是台湾的工具机厂所具备的。 (台湾厂商的)设计多半都是拆别人的机械、模仿来的,这样怎么做大厂?杨日明不客气的批评。

经营大集团,更大的困难是应付市场的剧烈变化:工具机是资本财,不是会故障、淘汰的消费品,一旦景气变坏、工厂停建后,工具机业者会完全没订单,这是设备厂商的先天局限。 规模大赚得快、但也赔得快,因为品牌再大,也是要面临没订单的问题;小规模生产高单价的利基产品,生产成本低,且受景气影响比较小,这才是台湾机械业该走的路。
杨日明也身体力行他的想法,九八年被逐出杨铁后,与超精密机械闻名的美商Hardinge合资生产高价小型工具机,产品平均单价约高于市价一至三成,平均每年赚一个股本。 ○八年第四季一片惨淡中,营收与获利还逆势创新高的乔福机械也持同样观点,我们不冲量!小众、高利润的客制化市场才是我们的目标, 乔福财务长范贵珠说。

 
再也不跟银行借钱再也不上市!

如今保守的杨日明更认为,上市对认真经营的工具机业者没有好处。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股票上市对公司来说是喜事一桩,公司上市后债信变好,上下游厂商会予以宽限让步,且资金成本降低;然而上市公司一定得成长,但是工具机业景气不好时,没订单就是没订单,你怎么办?你只好作假帐。前亚崴总经理、目前与日本丰田合资的崴立董事长关永昌也持类似看法:工具机这个行业其实不需要大笔资金,关键都在工程师、技术人员身上。如果不需要很多钱,为什么要上市?

然而小而美,终究是业界的非主流观点,一位业界大老看法迥异,台湾工具机要走出去,一定要有品牌。要打品牌,就得有完整产品线、在各地有业务据点,这就需要资金,需要集团的力量。到底杨日明是已经过时的老人家,抑或是有真知灼见的老先觉,日后才能见真章。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