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台湾北部旅游新竹旅游

新竹长和宫

作者:责任编辑 2009-10-02 发布 来源:去台湾旅游网

长和宫建于清乾隆七年,因位在北门外,所以又称为外妈祖庙,长和宫供奉的妈祖神像是由湄洲妈祖庙恭请而来,为桃竹苗地区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妈祖,也是清朝古迹中保存最为良好的妈祖庙宇。长和宫为三殿式建筑,三川殿裡的石狮、龙柱以及凋刻彩绘皆具有高度水准,屋嵴上也有双龙戏珠与人物等剪黏与泥朔装饰。除了庙宇本身为古迹之外,宫中也有许多重要的文物,例如红纹香炉、铜炉、石碑、圣母抵台时的銮椅以及天后凤冠霞披等。每年农曆三月二十三号为妈祖诞辰,是长和宫重要的庆典,每到庆典期间庙宇热闹非凡,许多信徒皆会前来进香,且每隔三年即会组团前往湄洲进香谒祖。

 

 

长和宫

 

清乾隆年间,竹堑市街逐渐发展起来,竹堑城北门外往西北可通头前溪河口旧港,是为与大陆贸易往来的必经路线,来往商旅出入均经过此地,所以各类的店铺商号多汇集于北门口,鱼市、米市、柴炭等民生用品,自然在此集结,而逐渐成为商业中心。1742年(乾隆7年)淡水厅同知庄年、守备陈士挺倡议在竹堑北厢建立妈祖庙-长和宫,后因她位于北门外,所以称为外妈祖庙,以别于位于城内的内妈祖庙。

 

 

长和宫的兴修与新竹地区的郊商有密切的关系,1819年(嘉庆24年)即由郊户所共同出资重修,1866(同治5)年再由郊户出资重修。早期竹堑的郊商规模均不大,也未组织成为郊的公会,在嘉庆年间有类似神明会的组织,直至1828(道光8)年才正式组织成郊,称为金长和,或简称长和郊,是水郊之一,并依加入年代的不同区分为老抽分、中抽分、新抽分三类,合称三抽分,为堑郊的特色之一。

 

 

这些郊商求近便而以长和宫为议事之地点,使得长和宫成为堑郊的会馆,而庙中供奉的妈祖及水仙尊王均为航海神,无形中更加重了她的重要性,成为各郊商的信仰中心。竹堑的郊商热心参与地方公益事业,对当时竹堑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力,也益显长和宫在竹堑的重要地位。

 

 

长和宫奉祀的妈祖神像是由湄州妈祖祖庙请来,也是桃竹苗地区最早的妈祖,庙名取长和,是要船头行长久合作,和平共处的意思。原本后殿还供奉水仙尊王,该神与妈祖都是航海神,有祈求来往船只平安顺利的作用。到了1863年(同治2年)时,新竹已成为北台湾的中心,因为香火鼎盛,原奉祀的航海神已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于是在长和宫左侧另建水仙宫祭祀水仙尊王,原本的后殿则改祀观音菩萨,称为竹安寺,成为多神共处的状态。(资料参考来源:新竹市古迹导览手册-风城,新竹市文化局94年3月出版)

上一篇:新竹内天后宫
下一篇:东瀛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