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广太绿能公司发明微水力发电能否走出不一样的新能源道路
作者:责任编辑 2024-07-01 08:07:18 发布 来源:去台湾旅游网
宜兰新创广太绿能认为微水力发电,或许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方向。小水力发电基本建立在水圳上,但因需一定程度的高低落差、水圳中的垃圾容易累积,因此发电稳定度并不高。不过广太绿能突破地理限制以及垃圾阻塞挑战,运用自行研发的技术所打造的微水力发电系统,最好的情况,每一组发电系统一天的发电量,足够两个家庭使用一整天。
但到底什么是微水力发电?广太绿能又怎么突破水力发电关键的垃圾堵塞问题?
广太绿能主打的微水力发电是什么?
在台湾,水力发电会根据发电组的「发电量」进行分类,包含大水力、中水力以及小水力,而微水力则属于小水力的一部分。
根据《再生能源发展条例》的定义,小水力发电指的是:利用水道或其他既有水利设施,并用水量落差,设置未达二万瓩之水力发电系统。不过2021年因旱情严重,台电在小水力中又划出了微水力的子类别,指100KW以下的水力发电机组。
微水力装置产电量虽小,但因能更有效利用台湾地理环境,受到台电大力支持。
广太绿能共同创办人吴翊宁从小水力发电系统开始解释,现有的小水力系统主要是设计给『水圳』使用,地理选择上仍需要明显的地形高低落差。也就是说,尽管水圳没有枯水期的问题,但是原始设计上较少高低落差,因此小水力系统能发挥的地方不多。
在地点选择上,广太绿能就有自己的一套检测标准。吴翊宁表示,附近交通是否方便、旁边有没有居民、有没有能把电力带回台电的馈线等,都是我们进行现场考察时会注意的地方。而这套筛选标准可以说是广太绿能的关键know-how,帮助他们快速找到可行地点。
另一个重点是为了让水力发电可以破除地理限制,广太绿能靠团队自行设计、研发出仅需要40公分落差即可发电的微水力发电系统,增加一般水道的利用率,将再生能源带入社区。
他们如何做到的?这与他们的背景与创业契机有关。
首次创业的职人精神,广太绿能从设计开始制作发电系统
当初会选择水力发电为题进行创业,吴翊宁将这份转变契机归功于家中的长辈。分别在室内设计、工业设计领域耕耘的吴翊宁及共同创办人陈昶宇,过去主要协助台电进行专案的示意动画制作。
家中长辈在水力发电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助力,两人在朋友的私人水力发电专案中发现,能将设计专长结合至工程设计。那次实验性的合作,最终让他们决定投入微水力发电系统的开发。
吴翊宁坦承,因缺少微水力发电的相关知识,最初也有些挣扎是否真的要进行创业,但透过产业人士的市场观察,及团队看见台湾市场有充足的发电模组零件可以运用, 经过多方考量,我们还是决定跳下来创业。
或许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气,广太绿能提供的微水力发电系统,从涡轮到阀门,全都由团队自行设计及生产。
吴翊宁分享,团队在初期向现有的零件制造商购买现有材料逐一进行试验,利用自身的设计背景进行多次的设计及测试,因为涡轮的角度、厚度、数量都会影响到最后的成效,我们花了快1年才做出适合的模组。
广太绿能选择亲手设计和大量测试的方式,让团队得以实现模组化制造,而不需像其他竞争者一样,每接到一次专案就要重新开模制作,减少重新制作所需的金钱及时间成本。
除了能模组制作的特色外,广太绿能也在水力发电厂遇到的过滤垃圾方面下足苦功。
团队发现,有许多水力发电模组常会因垃圾堵塞而影响运作,为了维持发电稳定度,广太绿能进行发电机组设计时选择不进行百分之百转换电力的方式:广太绿能刻意在模组中设计出一个类似于溜滑梯作用的阀门,留下一条小通道过滤垃圾,减少后续因垃圾堵塞造成水力发电停滞的可能。
广太绿能的下一步是?
广太绿能提供的微水力发电机组,除了适用于社区环境,也可以加装在现有的水力发电设施上。吴翊宁分享,只要有一定的高低落差,团队生产的发电机组皆可发挥作用。
目前,广太绿能在台湾拥有4个案场,并与水利署签署实验合约,在台湾各地进行测试。此外,他们也正与知名电信公司、进出口业、工厂等客户洽谈合作。
广太绿能还瞄准了快速发展中的东南亚国家,积极参加相关展会和活动,为进军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吴翊宁自信表示,水力发电在现有绿能市场中,因为种种限制而非讨论的核心,这让广太绿能在没有竞品的情况下,能够稳居领导者地位。
期待未来广太绿能能在再生能源市场中,把握ESG当道的世代中,继续站稳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