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台湾游特辑

集集蛇窑 林清河老师专访

作者:责任编辑 2009-07-25 05:07:22 发布 来源:www.qutaiwan.com.cn

伴着开往水里的火车,穿过绿荫葱葱的绿色隧道,我们来到集集蛇窑--添兴窑,拜访蛇窑主人林清河老师。出生在集集小镇制陶世家、从小在窑场中长大的林清河老师,有一股艺术家的风雅气质,在长年耳渚目染下,加上多年来的专研与经验,对陶艺有着很深的情感,以及一套独特的美学态度。

 

 

 

走进位于绿色隧道旁的添兴窑,园区内有许多独具特色的陶艺作品,包含手拉胚器皿、生活陶艺、具艺术价值的创作等等,配合目前多元丰富的展览与多元功能园区,展现出生活与陶艺的关系、陶艺与艺术创作的价值,并将它们融为一体,整个园区自然营造出来的氛围,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美学。

 

 

 

林清河老师表示:陶艺是陶瓷的一种艺术,而且可以把作者心态完全呈现出来。换言之,就是一种外显的艺术创作过程,将内化的美学经验与美感,藉由陶艺表现出来,在每一件陶艺创作上,都可以看到不断延续的生命力与作者的情感。

 

 

谈到陶艺创作,林老师说:陶艺创作是无止尽、没有底限的,学越多问题越多,要学习历史、釉料的发展史,还要对物理学、材料学、美学等领域有所涉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发展。

 

 

 

林老师又说:艺术,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重要!多年来集集蛇窑所表持的理念,就是希望做到看不见的那个部分,让创作者培养属于自己的理念与美学经验,再融入自己的情感,如此创作出来的做陶艺作品,就是一件美的艺术品了。美是一种相当抽象的词彙,看着园区里每一件独特的作品,林老师说:因为独特,所以美。

 

 

 

美学是一个相当生活化的课题,所以不管哪一个社会阶层都可参与,林老师说:文化是民间自发性的一种活动,必须不断的推展、不断的注入活力,因此,林老师创办了陶艺基础养成班与集集陶艺工艺师养成班,藉由美学态度与经验的传承,让看不见的特质可以影响更多人,让这想法继续在陶艺这个领域继续下去。

 

 

林清河老师也提到陶艺工艺师制度的建立问题。他表示,目前民间对陶艺普遍的认知并不是十分正确,陶艺不是只有收拉胚而以,它包含更多、更广的领域与意涵,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套陶艺的社会秩序,也就是透过相关单位,如文化局的研习证书或是相关认证,经由规则的建立让这些从事陶艺创作的艺术家、创作者取得工艺工艺师的资格,让这些工艺师的理念、美学态度及丰富的经验有管道可以传承下去。

 

 

 

他继续表示,台湾陶艺的发展史中,一直没有陶艺学院或相关专业学校进行养成的工作,而只是民间自发性的发展,这二十几年来虽然蓬勃发展,但是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很多人对于何谓陶艺并不是十分瞭解,因此,为了提升台湾陶艺创作与发展水平,建立工艺师制度是必要的。

 

 

 

最后,林清河老师语重心长的说,许多民间文化工作者多年来累积的基础,都是不断真正为社会、文化作努力,一步一脚印走下来,确实也累积的相当令人喜悦的成绩,但仍有许多文化工作的根基扎的不够深,如果适逢社会、经济整体面的乾旱期,这些文化根基就不容易存活下来了。

 

 

 

文化是长远而深刻的,除了民间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相关单位的支持与持续经营,台湾的艺术生活与文化权,不再只是一个美学的问题,更是公共意识与公民自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