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台湾北部旅游台北旅游

台北农禅寺

作者:责任编辑 2015-11-30 发布 来源:去台湾旅游网

农禅寺,是法鼓山的开山宗师东初老人,根据百丈禅师创立的丛林制度,以务农维生、禅修生活为主的原则而取的。最初只有一栋二层楼农舍,即这次被列入台北市历史建筑之一。这栋农舍目前位于大殿后方,一九七一年左右,由东初老人率领弟子建造;一九七五年,农舍落成启用,一楼作为客堂,二楼则供奉文殊师利菩萨,称为文殊殿。  

 

 

 

早期农禅寺周围遍布菜园、竹林,常住众亲手植种菜蔬、採收竹笋,除供寺内日常食用,也分送给邻近居民。一九七七年,农禅寺才启用一年多,老人即捨报往生,没有太多时间在寺中弘法,不过他以文化教育发扬佛教的理念,以及自力更生的农禅家风,都被继任的圣严师父继承下来,并一一加以落实。  另一处历史建筑入慈悲门三门,则位于大殿入口处,是师父接任农禅寺住持后所兴建。随着师父在寺内弘法时间增加,参加共修的人也愈来愈多,原有空间逐渐不敷使用,一九八三年,决定在农舍后方加建大殿,于是,农舍后院成了大殿前院,入慈悲门成为信众前往大殿的入口。而目前寺内许多铁皮搭盖的建筑,像禅堂、斋堂、僧众寮房、办公室,同样也是在需求空间的情况下,逐步增建出来的。    从面临拆迁到成为历史建筑 由于师父主持禅七、佛七、讲座,带动年轻人学佛修行的风气,来寺内出家的年轻人,一九八九年已近三十位,农禅寺俨然也成了培养青年弘法人才的摇篮。不过,一九八九年关渡平原保护区的公布,农禅寺面临了拆迁问题。为祈求问题可以顺利解决,这一年三月,师父在寺内的念佛共修会上,带领近一千位信众虔诵〈大悲咒〉二十一遍,不久后,即在金山乡找到法鼓山这块土地,农禅寺的问题也因此获得解决。       

 

 

 

 一 九九O年八月,师父在寺内宣讲四众佛子共勉语,以提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为法鼓山的方向和目标。随后,法鼓山各事业体陆续成立,办公室皆设在寺内;法鼓山举办的法会、成长营、读书会等活动,也都在寺中进行。在法鼓山的成长过程中,农禅寺肩负起经营、推动法鼓山各项建设的重责大任。因缘总是那幺不可思议,原本随时可能面临拆迁的农禅寺,在成为台北市历史建筑后,将获得妥善保存,拆迁问题也随之化为无形。    永远的弘法道场 一九七五年启用后的农禅寺,在僧俗四众经营支持下,短短三十年不到,成为汉传佛教在台湾的弘法重镇;其后,更成了法鼓山发展的中心枢纽;随着法鼓山佛教园区逐一完成启用,未来农禅寺的任务,将有另一阶段的转型。即使时空环境不停变更,农禅寺角色也跟着不断转换,不过,农禅寺一样都会在每个时期,都承担着不变的弘法、护法任务。
 

 

旅游主题 宗教信仰
开放时间

上午 09:00~下午4:00

地址/联系电话 台北市 北投区 大业路65巷89号
乘坐公交直达 302  、 266  、 218  、 218直  、 308  、 南软通勤专车北投线  、 1505
搭乘捷运、公交 其他:

公 车:

搭乘 218、266、302号,于大业路一:站下车,进入大业路65巷,向前走约5分钟可到。

 

捷 运:

搭乘淡水信义线,于奇岩:站下车,左转三合街往大业路65巷方向,走约15分钟可到。

 

汽、机车:

请行驶大度路往淡水、关渡方向,自加油站旁机慢车道,儘量沿靠右边慢速直行约300公尺,右转入寺并依停车场指示分区停放(入口处有明显农禅寺标示)。

 

游览车:

乘客请在大业路65巷下车,进入巷内。 游览车禁止进入大业路65巷及大度路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