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台湾新创新经济

台湾Lawsnote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 打造法律界行业的Google搜索引擎

作者:颜小朵 2020-05-07 发布 来源:bnext

台湾新创Lawsnote以法律科技(LegalTech)为发展核心,2016年正式上线法学搜寻引擎,透过科技的力量,改善过往法学资料检索系统的缺失、节省法律工作者查找资料的时间,其服务陆续获得外界好评。

 

Lawsnote搜索界面

四年走来,这个由郭荣彦Barry 所带领的团队,当初为什么选择投入充满未知的创业之路?又是如何一次次拆解各个阶段的创业难题?在访谈过程里,他娓娓道来。

 

当保守法律遇上创新科技

成为创业家之前,Lawsnote 共同创办人郭荣彦的身分经历了多次转换,我之前是念台大农业化学系,毕业后当一名专利工程师,但工作内容仅止于前半段的专利申请,无法参与后面主张权利、专利授权等流程,那是律师的职责。因为渴望参与一个专利的完整生命周期,他到台大法律系夜间部报到,就这样一口气考上了律师。

 

一开始当然就做专利律师,但过几年内心又开始不安定。Barry在执业过程中发现,尽管律师讲求专业和效率,但四周总是充满繁琐、重复性高的工作内容,浪费太多不必要的时间。有一次我在写诉状,光是把裁判书的内容复制贴到我的诉状中,过程中就耗费许多时间调整,真的非常痛苦。他进一步解释,法院文书系统至今仍然采用编辑器PE2的判决书格式,每经过28个字元就会自动跳行,不仅拖延编辑时间,也带来很多操作上的困扰。

 

反正我原本就是工程师嘛,那时候自学程式、写了一个简单的小工具,希望能改善判决书的排版。创办人分享,当时除了自己使用小工具之外,也另外在ptt律师版分享给其他同业,意外引起律师圈的回响;而这次经历也促使他思考:科技能够改变法律之可能性有多少。

 

2016年推出法学搜寻系统:收费才能够继续存活

在外界看来,Lawsnote正往好的方向发展,但郭荣彦坦言,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适时调整方向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创业后第一个月,我们马上推出第一版服务电子笔记法典。原本以为笔记电子化符合法律人的需求,没想到服务上线之后使用状况相当不理想,一个月内使用者持续下降,只能失败收场。郭荣彦继续说道:当时不断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样的产品?而我们观察到法学界存在已久的痛点-传统的法学资料检索系统。

 

当时,服务市场近20年的法源法律网,其法学资料内容庞大、近乎完整,台湾所有律师都使用同一系统,但在资料搜寻操作上却不太容易。使用上,律师必须先确认自己要找的裁判字号、年分、法院层级和地区,才能够找到相对应的判决,简单来说,查询条件必须和符合查询条件一字不差。

 

就像是1995年Yahoo 刚推出的第一代搜寻引擎:没有排序概念、以黄页资料库方式呈现。郭荣彦举例说明,有鉴于此,Lawsnote 试图比照Google 的网页排名,开发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法学搜寻系统。

 

为了呈现排序结果,我们应用深度学习辨识法律词汇,再运用演算法计算判决中的用字逻辑、依照法律人的思考模式呈现关联度排序。他说道,经过统计,多数Lawsnote使用者在前三页就可以搜寻到需要的资料,节省75%的搜寻时间。

 

 

另外,团队搭配模糊查询(Fuzzy Searching) 的技术,针对资料库中的文件内容进行近似字串比对,让使用者不用输入精确的字串就能找到所需资料,再根据相关程度排序之功能,进而协助使用者扩展查询范围。如此一来,使用者仅需要输入特定关键字(法院审级、案件事实、涉及条文),就能同步查询所有相关资料。由于使用者体验的大幅提升, Lawsnote 使用人数开始快速成长,服务推出三个月后活跃用户数即超过1万人,并在一年内成长三倍。

 

过去,Lawsnote 所提供的搜寻服务都是免费的,但受限于团队营运所需的现金流压力,他们开始将服务商转、采付费订阅制才能够继续存活。郭荣彦回忆收费前夕,内心非常忐忑,担心客户流失、担心这是否为正确的决定,所幸初期的订阅费让公司得以继续成长,后续两年也不断增加转换与拓展客群。Lawsnote 凭借着高精准度的关联性搜寻、直觉的操作模式与各种贴近使用者需求的功能,终于能在法律界取得一席之地。

 

2018 年,团队损平。客群除了律师以外,Lawsnote 也将服务推进法务部调查局、安侯建业、资诚、统一企业、“中央”研究院等400家客户。创办人补充:法律科技的概念比较新颖,所以使用者偏向年轻族群,譬如40岁以下的律师大约占60~70%。

 

虽然现金流已经足以让公司营运,但成长的挑战却未曾停止。2019 年Lawsnote 面临可预期的营收天花板,团队转型势在必行。

 

转型成为To B的法律科技方案解决公司

下一步该怎么走?创办人自问,与当初从0 开始创业相比,这次必须在既有的产品包袱下开出新的产品线,是一份截然不同的挑战,团队今年(2020年)计画开拓新的市场-增加企业端产品线,期盼转型为To B的法律科技方案解决公司。团队也为此计画募资Pre-A 轮3000 万台币。

 

郭荣彦表示,搜寻的任一项技术都可以独立成为新的应用,例如为金融业提供法遵科技(RegTech) 服务,将繁复的流程自动化、提升监管效率,银行法规遵循人员每天都要维持法规变动控制。如果能够结合Lawsnote的法学搜寻系统,一旦某条法规修正,系统就会立刻通知法遵人员:与贵公司哪一条规范相冲突、有修正之必要。目前正与六家企业进行概念性验证(POC, Proof of Concepts),创办人评估,此项服务不太可能变成标准化的产品,顶多是模组的方式呈现。

 

另一方案则是帮企业进行契约分析,因应大部分的科技公司需要处理各种契约,Lawsnote提供契约分类、判断、结构化及审阅等自动化服务。

 

除此之外,仰赖法学搜寻引擎背后的丰富资料库,为104人力银行提供免费劳动法令搜询、协助一般民众寻找合适的律师、以及提供法实证研究(“中央”研究院法实证中心、台大法律系)与法学资料探勘(KYC犯罪纪录查询、融资对象法律纠纷历史报告)等技术支援。

 

四年心路历程:永远会有更难、更大的挑战

从原本的四人核心成员,到如今的12人团队,Lawsnote遇过与其他新创团队类似的问题,在服务决定收费的前几个月都睡不着觉,好不容易商业模式稳定下来了,又开始面临营收天花板的压力。

 

明年你的市场在哪里?你还可以做些什么?郭荣彦分享一路以来的心路历程,其中也曾质疑过自己是否有带领公司的能力。但可以看见的是,目前为止,Lawsnote从每一道难题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睡前的焦虑与睡醒改变世界的动力,两者反覆地交替在这四年来的每一天。一边希望探索更大市场的野心,一边小心翼翼的盯着现金流,至今仍然希望探索更大的市场。创办人如此说道,永远会有更难、更大的挑战,但每一个阶段的成长与视野拓展都让我兴奋不已。

 

 

创业快问快答

Q:最常被客户或投资人问起的事情?您会如何回应?

 

你是律师为何跑来创业?

 

A:因为律师圈不缺我一个律师,但法律科技不能没有我!

 

Q:就目前市场状况,您认为贵公司服务的竞争优势为何?

 

在法学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应用专精到最顶尖。

 

Q:要达到下一步目标,团队目前缺乏的资源是?

 

足够的人才。

 

团队资讯

公司名称:七法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16/3/25

产品名称:七法法律科技解决方案

上线时间:2016/7/1

 

结合人工智能与法学,律师创业打造法学界Google

 

除了高度的法学素养,以及出色的逻辑与归纳能力;对法条、判例和函释的熟悉度,往往也是律师能否制订出完美合约、在官司中克敌制胜的重要关键。法学知识可以透过不断进修来累积,逻辑与归纳能力也可藉由训练来补强,但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率的找到适切的参考或辅助资料,往往就需要借助机器与系统快速且大量的资料处理能力。

 

台大农化系毕业的郭荣彦原本是位专利工程师,因为工作上的需求及自身兴趣,他开始研究法律,并顺利拿到律师执照、开始执业。但这一般人眼中相对安稳的律师工作,并不足以改变郭荣彦喜欢挑战未知、解决难题的性格。

 

之前当律师时,用了传统的法学资料搜寻系统后,有时还是必须回头用Google 查询,因为不管是介面的便利性,还是搜寻结果,两者都有落差。为了解决查询法律资料的困扰,郭荣彦决定自己打造一个在使用上更简便、更有效率的资料库。于是,继工程师、律师之后,人生轨道再度转弯,他踏上了创业之路。

 

创业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法学资料库的运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技术,将大笔资料、数据加以分类、分析,再根据不同的目的,提供给使用者。以产业的角度来说,正是现下最热门、众人寄予厚望的AI应用,但对郭荣彦而言,他的初衷是创造出一个真正能为使用者解决问题的产品,如何归类不是太重要。

 

然而,不管郭荣彦在法律上做了多少钻研,要打造一个法学资料库,绝对需要软体工程师相助。于是,他邀请身为工程师的高中同学谢复雅(Rical ) 和谢旺睿(Ray) ,再加上有法律背景,后来转做UI/UX 的学妹王ㄧ芹( Lafy ) ,组成四人核心团队。

 

对首次创业的人来说,眼中通常是满满的理想和希望,郭荣彦也不例外。对产品的美好想像,让他忽略了路途中可能出现的阻碍。为了让创业过程可以更聚焦、更有系统的解开一道道难题,在谢复雅和谢旺睿这两位曾进驻AppWorks创业加速器、接受辅导的创业前辈建议下,Lawsnote也申请、加入了AppWorks创业加速器(AW#13)。

 

竭力打造法学Google

因为是完全针对自己的痛点所设计的产品,在描述特色时,自然也多了一份笃定。郭荣彦解释,Lawsnote 和其他法学资料库的最大差异,在于它的介面没有那多不胜数的选项,使用者不需要勾选类别、法院,也不用耐着性子填写时间、字号,一如Google 的用法,只要把所有相关字眼当作关键字、一次输入,系统便会开始搜索。

 

若再仔细深究,传统法学资料库倾向精准检索,换言之,必须是完全一致的资料,系统才会将其显示在搜寻结果中,搜寻范围相对狭窄;而Lawsnote则能做到模糊比对,当使用者输入关键字后,系统便会将所有相关、类似的资料提供给使用者。虽然Lawsnote没有像其他平台一样利用大量的人工来整理资料,但取而代之的,它利用演算法,依照关联度,将对使用者来说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依序排列,而这也正是律师们最喜欢的一个功能。因为传统系统只是按照律师设定的条件,列出许多判决资料,律师必须一个个点开,从头到尾读完,才能判断出哪些资料对他来说是有帮助的,但Lawsonte的系统会依照律师输入的关键字与其他数据,判断出那个律师最想知道的判决是哪几个,再按优先顺序列出。所以,律师们通常看了前面三个搜寻结果,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而这个功能事实上也完全实践了他们为自家系统设计的宣传文案:致力于节省法律人的时间。

 

目前,Lawsnote的资料库已经备有法院裁判、法规和函释等公开的法学资料,虽然学者的著作期刊因著作权问题而无法完整收纳,但就使用便利性来说,的确已经达到郭荣彦的理想。

 

世代差异形成的推广障碍

不管产品再怎么好,都得让市场买单,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然而,当郭荣彦满心雀跃地向潜在用户介绍平台功能时,却马上遇到一个巨大障碍:使用者的习惯非常难以改变。纵然有部分律师很快就能接受Lawsnote 的运作逻辑,也觉得使用上非常方便,但法界中大部分的律师早已习惯以精准的字眼或设定来查询资料,一时之间,较难接受把所有的设定都转化成关键字的查询方式。郭荣彦如此形容两者的差距:如果使用者先学会Google,再接触法学资料库,对Lawsnote 的接受度相对就比较高;反之,就比较低。换算成年龄,这两个族群的分界线大概是35 岁。也就是说,使用者是否是网路世代这件事,很自然的决定了他要选择哪一个法学资料库来使用。

 

面对这样的困境,除了更积极的安排产品说明,面对面与潜在用户沟通Lawsnote 的优点,郭荣彦和团队也锁定年轻律师,甚至是法律系学生加强推广,让这些使用资料库习惯尚未定型的法律人,有机会了解Lawsnote 的便利,而在一开始就选用这个系统。此外,内容中充分显露出同理心的EDM,也在多数律师的强烈共鸣下,得到了超过八成的开信率、五成的点击率。

 

Lawsnote 在2016 年7 月正式上线,第一年每个月有约65%,亦即两万个法律人使用,是草创期的两倍。2017 年9 月产品开始收费后,MAU (Monthly Active Users,月活跃用户数) 进一步成长到3 万人,创业刚满两年,Lawsnote 已达到损益两平。虽然进度比预期来得慢了一些,但在了解市场之后,他们也更能针对使用者,设定适合的行销策略,让Lawsnote 更加深入法界。

 

好友的支持与坚持,让Lawsnote 少走许多冤枉路

个性内敛、温和的郭荣彦坦言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站在人群前面,因此,许多创业者或CEO 该有的特质,他都必须重新学习。

 

参加AppWorks 期间,Demo Day 前夕的Pitch 训练,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对Pitch 有了完整的概念之后,我才更能够让投资人或客户了解我们的服务。除了AppWorks 三位合伙人的指点,包括同届团队给的回馈,也非常受用,他们让我知道一个Pitch 该有的样子。郭荣彦口中的Pitch,指的绝对不光是介绍产品这件事。想做好一个Pitch,你必须了解你的听众,从他最关心的角度切入,再进一步说服对方,它考验的是一个创业者的观察力、沟通能力,以及对自家产品的掌握度。

 

虽然Lawsnote 是基于自己的发想而成立的,能够走到今天,郭荣彦对他的两位工程师战友满怀感谢。我身边没有真正的创业者,真正在创业路上帮我很多忙的就是Ray 跟Rical,因为他们走过的那一段,对我来说反而是真正有价值的,而比任何人都爱Lawsnote 的Lafy,则是扮演了大家的心灵鸡汤,有她在,这间公司就很欢乐。

 

尽管是相识许久的高中同学,过程中,四个共同创办人还是会为做法或想法上的差异而有所争执,最后,常常是谢复雅和谢旺睿根据过去的创业经验,给了郭荣彦很多提醒。举例来说,网站刚架好时,虽然郭荣彦也知道必须先将这个MVP (最小可行产品)推出市场、测试反应,但内心还是十分挣扎,总觉得东西不够好、不是推出的时候,后来,还是在谢复雅和谢旺睿的强烈坚持下推出了。但也因为他们勇敢推出了这个不够成熟的产品,才得以累积许多使用者的回馈,作为修正的参考。

 

而当郭荣彦推广业务受挫时,为了怕影响团队的工作气氛,一开始总是自己闷在心里,任凭痛楚加剧。直到有一天,他对伙伴吐露心声,并从三人的反应得知,在创业过程中,这样的低潮其实再正常不过,他才逐渐放松、重新振作。这就是为什么创业需要的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人。你不用觉得所有不好的事情你都得自己背下来,事实上其他人也需要知道这些事,才可以做好应对的措施。郭荣彦心有所感的说。

 

相异于大部分CEO 以能力和经历作为招聘员工的标准,郭荣彦更重视团队伙伴的个性。我们都很低调,不喜欢炫耀,但我们的求知欲都很强,即使跟工作无关的事,我们也很喜欢去学习。在Lawsnote,团队成员每天一起吃午餐,不仅在工作上相互扶持,在情感上也是彼此的支柱。我很重视创业的初心,赚大钱固然很重要,但当一个好人更重要,我不会为了要成就什么,而违背自己最初的信念,你是怎么样的人,自然就会吸引同样的人跟你在一起。虽然郭荣彦嘴​​上说着创业最大的痛苦,就是休假时也是满脑子工作,但事实上,Lawsnote 俨然已经成了他人生的实践,而非只是一个单纯的Business。

 

目前全台只有一万名执业律师,市场乍看之下非常有限,但郭荣彦认为,资料库的发展空间比我们想像的要来得大:不只是律师,会计师、人资都有法规搜寻的需求,企业的内控内稽系统也可以根据这样的技术去执行。面对未来,郭荣彦非常乐观。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创业者的坚毅和勇气,而Lawsnote 则让我们预见了人工智慧的美好与未来。

相关文章推荐